推销员之死原名:Death of a Salesman,
根据阿瑟·米勒同名戏剧改编,由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指导,1985年CBS电视台出品的电视电影。
发布于1985年。由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并且由编剧阿瑟·米勒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达斯汀·霍夫曼、凯特·瑞德、约翰·马尔科维奇、史蒂芬·朗、查尔斯·德恩、路易斯·佐里奇、大卫·钱德勒、乔·鲍里托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5-08(威尼斯电影节),1985-09-15(美国)公映的电影。
主角的演出全程癫狂,父亲与儿子的对手戏尤其精彩。调度和剪辑很电影化,穿梭于不同时空,让人如坠梦境。只是戏剧化剧本和表演方式,在摄影机前还是隔着一层,假定性大于现实感,难以真正触动。
阿瑟米勒的戏剧剧本改编的,虽然拍成了电影,但依然很像戏剧,单调的场景,大段大段无聊的内心自白或对白,*繁的争吵······暴躁、精神恍惚、沉湎于过去的父亲,溺爱丈夫的母亲,迷茫的成年儿子俩。实在对男一号这个又暴躁、又自以为是、又对自己的**满不在乎的老头子喜欢不起来。至于大儿子,他说他的失败是因为父亲曾经过于吹嘘他的成绩而使得他无法听命于任何人而且忍不住偷东西,他高中时因为父亲的**而一蹶不振放弃补考而没上成大学,这其实也过于推卸责任了。这部关注小人物的挣扎的电影,却没能引起我这个小人物的共鸣。
观感很复杂,这种话剧式的电影,大体量不间断的对话,太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与闷感,但是表演又是惊人的,Dustin Hoffman自言自语念念叨叨,把被现实重击、处在精神崩溃又不得不强打精神硬撑自己所剩无几的自尊的男主演绎得活灵活现,那种绝望的气息溢出屏幕……确实,死亡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大的解脱。
观看阿斯哈·法哈蒂的《推销员》时,里面的男女主角有在表演曾有耳闻的话剧《推销员之死》,后来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存在,便产生观影想法:即使有达斯汀·霍夫曼,还有头发尚在的约翰·马尔科维奇,甚至还是《铁皮鼓》的福尔克·施隆多夫导演指导,但这部电影还是没能让我有享受到观影的乐趣。可惜了……
一部電影用舞臺劇的感覺拍出來總覺得有點矯情,但不可否認,這部戲也確實適合用這種手法拍攝。是我最愛的戲劇之一。主要是可能我也比較鍾愛這類型有點沉重的題材吧
舞台剧。父亲的努力工作未受赏识直至最后出现幻觉精神失常以及儿子的走向一家人的起伏状态都应该比较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不知背景是不是经济大萧条时期。达斯汀霍夫曼演技牛了!然后看到JM很年轻有头发的样子,目前是最早的。
文学艺术本身不能创造直接的物质能量 但是文学创造者却是洞见虚无的最大群体 “我们看见它 直面它 才能最终抛弃它” 无数关于迷梦的创造都是关于枯萎和消亡的 在生的躁动里似乎很难捕捉意义 唯一的意义在于捕捉本身的描述 为何与死亡相遇是我们这群人的宿命 因它对面是生
这不是喜剧。这不是当初我寻找的那一部。这故事很沉重地说,打工的人,你们的社会层级是相当低下的,不要骗自己。有一天,你的儿子会哭着告诉你“我真的啥也不是,真的啊,你放过我吧(不要再抱什么希望了)”啊,那时候你咋办
每一个角色的台词功力都那么出色。看到年轻时的马尔科维奇,原来也是英俊小生,选他来演一蹶不振,敏感而神经质的大儿子Biff真合适。霍夫曼的形象跟我想象中的推销员爸爸并不相符,可是他一站在镜子前,恍惚、无奈、不自信地说:我矮。我长得一般。他马上就claim了这个角色。
不予评价,因为竟然没有耐心看完。那个舞台,那个**...
blueshadow 2023-03-07
主角的演出全程癫狂,父亲与儿子的对手戏尤其精彩。调度和剪辑很电影化,穿梭于不同时空,让人如坠梦境。只是戏剧化剧本和表演方式,在摄影机前还是隔着一层,假定性大于现实感,难以真正触动。
巧克力可丽饼 2019-12-29
阿瑟米勒的戏剧剧本改编的,虽然拍成了电影,但依然很像戏剧,单调的场景,大段大段无聊的内心自白或对白,*繁的争吵······暴躁、精神恍惚、沉湎于过去的父亲,溺爱丈夫的母亲,迷茫的成年儿子俩。实在对男一号这个又暴躁、又自以为是、又对自己的**满不在乎的老头子喜欢不起来。至于大儿子,他说他的失败是因为父亲曾经过于吹嘘他的成绩而使得他无法听命于任何人而且忍不住偷东西,他高中时因为父亲的**而一蹶不振放弃补考而没上成大学,这其实也过于推卸责任了。这部关注小人物的挣扎的电影,却没能引起我这个小人物的共鸣。
touya 2019-10-30
观感很复杂,这种话剧式的电影,大体量不间断的对话,太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与闷感,但是表演又是惊人的,Dustin Hoffman自言自语念念叨叨,把被现实重击、处在精神崩溃又不得不强打精神硬撑自己所剩无几的自尊的男主演绎得活灵活现,那种绝望的气息溢出屏幕……确实,死亡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大的解脱。
Panda的影音 2017-07-23
观看阿斯哈·法哈蒂的《推销员》时,里面的男女主角有在表演曾有耳闻的话剧《推销员之死》,后来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存在,便产生观影想法:即使有达斯汀·霍夫曼,还有头发尚在的约翰·马尔科维奇,甚至还是《铁皮鼓》的福尔克·施隆多夫导演指导,但这部电影还是没能让我有享受到观影的乐趣。可惜了……
MsLion0731 2013-11-16
一部電影用舞臺劇的感覺拍出來總覺得有點矯情,但不可否認,這部戲也確實適合用這種手法拍攝。是我最愛的戲劇之一。主要是可能我也比較鍾愛這類型有點沉重的題材吧
彌張 2011-07-15
舞台剧。父亲的努力工作未受赏识直至最后出现幻觉精神失常以及儿子的走向一家人的起伏状态都应该比较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不知背景是不是经济大萧条时期。达斯汀霍夫曼演技牛了!然后看到JM很年轻有头发的样子,目前是最早的。
放鱼 2011-05-16
文学艺术本身不能创造直接的物质能量 但是文学创造者却是洞见虚无的最大群体 “我们看见它 直面它 才能最终抛弃它” 无数关于迷梦的创造都是关于枯萎和消亡的 在生的躁动里似乎很难捕捉意义 唯一的意义在于捕捉本身的描述 为何与死亡相遇是我们这群人的宿命 因它对面是生
飘叶随风 2009-05-21
这不是喜剧。这不是当初我寻找的那一部。这故事很沉重地说,打工的人,你们的社会层级是相当低下的,不要骗自己。有一天,你的儿子会哭着告诉你“我真的啥也不是,真的啊,你放过我吧(不要再抱什么希望了)”啊,那时候你咋办
vivida 2008-05-20
每一个角色的台词功力都那么出色。看到年轻时的马尔科维奇,原来也是英俊小生,选他来演一蹶不振,敏感而神经质的大儿子Biff真合适。霍夫曼的形象跟我想象中的推销员爸爸并不相符,可是他一站在镜子前,恍惚、无奈、不自信地说:我矮。我长得一般。他马上就claim了这个角色。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 2008-04-13
不予评价,因为竟然没有耐心看完。那个舞台,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