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萨拉热窝原名:Smrt u Sarajevu,又名萨拉热窝大酒店(港)、欢迎光临塞拉耶佛大饭店(台)、塞拉耶佛之死、死在萨拉热窝、萨拉热窝之死
萨拉热窝,2014年6月28日。在全市最好的酒店——欧罗巴酒店,经理***(Omer)正在准备迎接一个VIP**代表团。正值萨拉热窝**一百周年纪念,和平共处、互相理解的诉求应该从这座城市出发。然而酒店的员工们却另有担心:因为工资已被拖欠数月,他们决定举行罢工。在洗衣房工作的哈提查(Hatidza)被选为罢工**者,虽然她在酒店前台工作的女儿拉米扎(Lamija)坚定反对大家罢工的决定。同时,在**的总统套房中,一位**客人正在排练演说。还有一位电视记者正在制作关于一战及其影响的采访:1914年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加夫里若·普林西普究竟是罪犯还是民族英雄?他的刺杀行为现如今还有哪些长远影响? 凭借《渺生一页》于2013年入选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此次讲述了一则关于政治梦想和梦魇的讽刺寓言。从地下室走廊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导演细致地勾勒出...
发布于2016年。由丹尼斯·塔诺维奇执导,并且由编剧伯纳德·亨利·莱维、丹尼斯·塔诺维奇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雅各布·韦伯、斯内扎娜·马尔科维奇、伊祖丁·巴伊罗维奇、韦德拉娜·塞克桑、穆罕默德·哈扎维奇、埃丁·阿夫达吉奇·科亚、法克特·萨利赫贝戈维奇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6-02-15(柏林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
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评审团大奖。
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竞赛单元最佳影片。
Orpheus+ 2024-01-01
6.0。挺紮實的核心議題被大量無用的炫技長鏡頭所遮蔽。
老泰瑞 2020-01-30
萨拉热窝**的噱头有点大了,本质上只是类似《撞车》一般种族政治冲突罗列,**蛇尾,大量的长镜头跟拍伤神,群戏看着很没劲。
Lycidas 2017-02-19
@balmes 明明只有85分钟,却无聊得像好几个小时。群像多线,历史现实映照,real time手法,局限空间与时间,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走路长镜头(真的太低级了),剧作和技术上的意图都过于明显,毫无引人入胜和令人回味之处。
kylegun 2016-04-24
“欧盟**”浮夸讲辞直指巴尔干**之源,道友保安老婆坚持要买名贵沙发,罢工头目被逐个清除排辈分轮到老妈,酒店老板失民心借暴力渐崩溃,***员工啃老懦弱掉头跑,“刺杀费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要活到今天,他会杀掉谁?”“这个**已不存在改变世界的浪漫死亡。”
二月鸟语 2016-04-23
就依托酒店讲故事这件事来说,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差太多···
我不在这 2016-04-19
意外!竟然好看!群体意识今昔对照,一边是值得怀疑的论点,一边罢工**,由对一名要员的安保进行交叉,“欧洲酒店”瞬即成为微缩欧罗巴。这种对照所需要的各色人物齐备,故事及表演都很出色,但女领班的戏份多过了作用,试展开定性分析的姿态让它略像故作深沉。改成舞台剧也会很好。三星半。
豆友38137057 2016-04-16
今天赶了两场电影,一场都没看全,醉醉的。
胤祥 2016-04-15
剧作确实不错,基本是个real time film,用两种颇为知识分子的“话语”(辩论、台词)把这个故事的政治历史线提出来(当然着实地说教),同时又明白无误地把****遗产的今日状态通过酒店空间本身(如奥林匹克餐具)和人物(三十年,工运传统)呈现出来。可惜长镜头太笨,访谈那条线又牵强。
维林诺的金菇 2016-04-01
3.5。三条线勾勒出酒店明里暗里的全貌,还带出了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局势,最后交汇得有点意思。安排的不错,就是结尾太仓促了…可能也是导演的意图?戛然而止来个意犹未尽?台词剧本不错,觉得**差点事儿…略心塞
牛腩羊耳朵 2016-02-17
3.5 剧本初衷有非常好的立意和结构,一座酒店从上到下形形**的各阶级各民族的群戏,映射出了巴尔干半岛的政治民族纷争,一个**人的政治表演则讽刺了欧盟的局外人身份。可惜导演功力不足,**戏张力不足,气力尽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