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与亚伦原名:Moses und Aron,又名Moses and Aaron
发布于1975年。由达尼埃尔·于伊耶、让-马里·斯特劳布执导,并且由编剧Arnold Schönberg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Günter Reich、Louis Devos、Eva Csapo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75-03-29公映的电影。
CINEFAN九十月于伊耶斯特劳布@ HKAC|看前知道会是极致坐牢体验,看完认证确实是极致坐牢体验。和上周看的他俩拍**那部一样,感觉根本不能算电影,作为音乐现场音乐很好但**又极无聊。于是最好的归宿是拿来纯欣赏音乐+补觉。Act II我睡得比昨晚在家里床上还好。
在这部斯特劳布与于伊耶最伟岸的作品中,电影人将可见与不可见的永恒矛盾付诸于行动,令我们得到严肃的启示,同时又被惊叹、**、蒙蔽,直到不再能看见——因为我们多么相信电影;福特式的间离因此尤为必要,因为走向真正神迹的道路,首先要经过对表象奇迹的展示和拆解,而如果S-H让我们如第一次看到天地一般看到世间元素的质地,那是因为它们被拉扯在不可见的言说和可见的展示这没有和解的中间,电影的秘密正是如此。
4.3 声音很有临场的感觉,这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就目前而言,过于舞台剧的,伯格曼,法斯宾德,还是斯特劳布都不是很可以
8.0/10。①改编自未完成的歌剧《摩西与亚伦》,对耳熟能详的出**记进行自己的诠释。②声音上是歌剧吟唱(由故事中的**角色发出),画面上要么是**剧情扮演要么是用法常规但颇有味道的空镜头(包括黑屏和淡紫的纯色屏)。③施特劳布夫妇以大量伫立不移动(有时会肢体运动甚至移动)的角色表演(以及角色们克制的表演模式)塑造一种庄严感(正如故事浓厚的宗教性质),以极简的置景和干净简约的摄影美术/运镜调度营造一种更纯粹的情绪感受与精神体验(同质于《词语》),并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以歌剧吟唱为影像提供最主要的情绪魅力。④影像上的情绪冲击力并没很强。
完全是舞台的形式挪用,但是舞台形式却没有给电影增加力量。只能能够听见这份力量,这仅仅是跟歌剧跟声音有关的。
歌剧属于studio recording的本质如何与电影化的声音设计相调和?斯特劳布夫妇挪用经典方案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录音"压扁"为单声道――因为在旷野中不可能存在任何"混响";令人物如泥塑木雕般静立――他们仿佛同朴素的环境融为一体,聚精会神地凝视倾听着画外之物;随着镜头一再于空白的荒地与天**逗留,这面面相觑的谜样气氛简直接近C.D.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十二音技术和语言的隔阂反倒促成我们立足于单纯的音列旋律和画面节奏来把握影片,好似聆听一首不知歌词的Lied;当文本被驱逐后,在由极精确的设计造就的诗意中,两人的位置显现为颠倒的,嘴拙的摩西乃是音乐:法则,诫命,无空间的语词,不可表现的忌邪的神; 善言的亚伦则是图像:秘密,魔力,有实体的奇迹,立身于"此"的自由的人.他们之间"没有和解".
以勋伯格歌剧的形式吟唱宗教题材故事。 Duration是60年代实验电影同20年代先锋派的一点重要区别。第一波时延电影,包括安迪沃霍尔(睡眠,**大厦),迈克**(波长,中央地区),肯.雅克布斯(星光照亮死亡)。第二波时延电影出现在60年代末的巴黎,代表人物时雅克·里维特,让·厄斯塔什,到70年代取得了更大的进展,1975年,摩西与亚伦,让娜迪尔曼,印度之歌,三部影片同时出现在戛纳展映,是其全盛期。其中,里维特和让厄斯塔什代表了更为包容的趋势,而阿克曼、斯特劳布和杜拉斯都可以看做是极简主义者。第二波时延电影因其政治上的现代主义及带有人物剧情的虚构性直接指向了****的缓慢电影。
怎么说呢……这大概会是我人生中唯一一部黑屏的时候比屏幕上有图像的时候让我反而更清醒的电影……这辈子可能都无法是个opera fan了……出**故事政治化演绎(真宗教人士应该不会喜欢看到这种过度解读吧,说到底还是一个political statement),加上两位导演自己的关于ideology of representation问题的讨论;原本是拍给电视的让我更好接受一点,大屏幕观看确实很单调(也可以说很布莱希特?)
宗教只应看作一种题材,和其他人生旨趣享有同等的权利。信教和不信教都不是我们用来掌握艺术作品的**。掌握艺术作品需要完全另样的力量和才能。艺术应该诉诸掌握艺术的**,否则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得不到它所特有的效果。一种宗教题材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艺术素材,不过只限于能感动一般人的那部分。
【壹壹伍:上 e7ig0d34 下 be98n9pi】英文字幕
Virgil 2024-10-19
CINEFAN九十月于伊耶斯特劳布@ HKAC|看前知道会是极致坐牢体验,看完认证确实是极致坐牢体验。和上周看的他俩拍**那部一样,感觉根本不能算电影,作为音乐现场音乐很好但**又极无聊。于是最好的归宿是拿来纯欣赏音乐+补觉。Act II我睡得比昨晚在家里床上还好。
TWY 2023-07-27
在这部斯特劳布与于伊耶最伟岸的作品中,电影人将可见与不可见的永恒矛盾付诸于行动,令我们得到严肃的启示,同时又被惊叹、**、蒙蔽,直到不再能看见——因为我们多么相信电影;福特式的间离因此尤为必要,因为走向真正神迹的道路,首先要经过对表象奇迹的展示和拆解,而如果S-H让我们如第一次看到天地一般看到世间元素的质地,那是因为它们被拉扯在不可见的言说和可见的展示这没有和解的中间,电影的秘密正是如此。
松野空松 2022-11-11
4.3 声音很有临场的感觉,这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就目前而言,过于舞台剧的,伯格曼,法斯宾德,还是斯特劳布都不是很可以
持人的摄影机 2022-07-21
8.0/10。①改编自未完成的歌剧《摩西与亚伦》,对耳熟能详的出**记进行自己的诠释。②声音上是歌剧吟唱(由故事中的**角色发出),画面上要么是**剧情扮演要么是用法常规但颇有味道的空镜头(包括黑屏和淡紫的纯色屏)。③施特劳布夫妇以大量伫立不移动(有时会肢体运动甚至移动)的角色表演(以及角色们克制的表演模式)塑造一种庄严感(正如故事浓厚的宗教性质),以极简的置景和干净简约的摄影美术/运镜调度营造一种更纯粹的情绪感受与精神体验(同质于《词语》),并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以歌剧吟唱为影像提供最主要的情绪魅力。④影像上的情绪冲击力并没很强。
LoudCrazyHeart 2020-11-28
完全是舞台的形式挪用,但是舞台形式却没有给电影增加力量。只能能够听见这份力量,这仅仅是跟歌剧跟声音有关的。
JeanChristophe 2020-04-05
歌剧属于studio recording的本质如何与电影化的声音设计相调和?斯特劳布夫妇挪用经典方案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录音"压扁"为单声道――因为在旷野中不可能存在任何"混响";令人物如泥塑木雕般静立――他们仿佛同朴素的环境融为一体,聚精会神地凝视倾听着画外之物;随着镜头一再于空白的荒地与天**逗留,这面面相觑的谜样气氛简直接近C.D.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十二音技术和语言的隔阂反倒促成我们立足于单纯的音列旋律和画面节奏来把握影片,好似聆听一首不知歌词的Lied;当文本被驱逐后,在由极精确的设计造就的诗意中,两人的位置显现为颠倒的,嘴拙的摩西乃是音乐:法则,诫命,无空间的语词,不可表现的忌邪的神; 善言的亚伦则是图像:秘密,魔力,有实体的奇迹,立身于"此"的自由的人.他们之间"没有和解".
Futurismus 2020-03-29
以勋伯格歌剧的形式吟唱宗教题材故事。 Duration是60年代实验电影同20年代先锋派的一点重要区别。第一波时延电影,包括安迪沃霍尔(睡眠,**大厦),迈克**(波长,中央地区),肯.雅克布斯(星光照亮死亡)。第二波时延电影出现在60年代末的巴黎,代表人物时雅克·里维特,让·厄斯塔什,到70年代取得了更大的进展,1975年,摩西与亚伦,让娜迪尔曼,印度之歌,三部影片同时出现在戛纳展映,是其全盛期。其中,里维特和让厄斯塔什代表了更为包容的趋势,而阿克曼、斯特劳布和杜拉斯都可以看做是极简主义者。第二波时延电影因其政治上的现代主义及带有人物剧情的虚构性直接指向了****的缓慢电影。
如 2019-03-15
怎么说呢……这大概会是我人生中唯一一部黑屏的时候比屏幕上有图像的时候让我反而更清醒的电影……这辈子可能都无法是个opera fan了……出**故事政治化演绎(真宗教人士应该不会喜欢看到这种过度解读吧,说到底还是一个political statement),加上两位导演自己的关于ideology of representation问题的讨论;原本是拍给电视的让我更好接受一点,大屏幕观看确实很单调(也可以说很布莱希特?)
小易甫 2013-06-07
宗教只应看作一种题材,和其他人生旨趣享有同等的权利。信教和不信教都不是我们用来掌握艺术作品的**。掌握艺术作品需要完全另样的力量和才能。艺术应该诉诸掌握艺术的**,否则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得不到它所特有的效果。一种宗教题材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艺术素材,不过只限于能感动一般人的那部分。
Février 2012-04-18
【壹壹伍:上 e7ig0d34 下 be98n9pi】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