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原名:مسافر,又名Le Passager、Mossafer、The Traveler、闯渡客(台)、过客
卡齐姆喜欢在放学后跟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而不是待在家里做作业。得知国家足球队将在德黑兰举行比赛,他就想方设法前去观战,甚至不惜偷窃父母的钱财。当他乘坐公共汽车日夜兼程赶到德黑兰时已是筋疲力尽,就在比赛开始前躺在球场附近睡着了。
发布于1974年。由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执导,并且由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Hassan Rafi'i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Hasan Darabi、Pare Gol Atashjameh、Mostafa Taheri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74公映的电影。
mz 2021-09-16
劳动与运动的关系。卡齐姆一路奔赴德黑兰的旅程是劳动(看的时候一直在感叹这小孩怎么有那么多力气啊),劳动者有对运动的向往,但是结尾把足球比赛**去也表明劳动(挥霍力气中时刻包含着不可控的焦虑和疲劳)终究不是运动,劳动的阶级也不是运动的阶级
布列锡 2021-02-28
筹路费(数学实践);问询路程(社会实践);变卖球门(经济学实践);拍照创收(创业实践);看足球赛(社会运动实践),这样的童年简直完美。此外,阿巴斯如此“准确”,每一帧都充满魔性,任何**画框的元素都充满奇妙的组合效果。
左胸上的吸盘 2021-02-26
勉强及格。阿巴斯早期的剧作更好一些。乡村足球少年想方设法去德黑兰看球记。前半段有很多有趣的设计,说了要去德黑兰看球,于是老师在课堂上就讲心脏;男孩坑蒙拐骗筹集路费和球票钱,他的朋友考他的单词就都跟他做的事挨得上。拿起照相机就敢假装给人拍照骗钱,这个小演员总是近乎没有表情,身体语言也控制在一些小动作上,显出阿巴斯对剧作以及整体制作上的自信。构图也挺有趣,虽以近景为主,但**和构图把质感营造的很好,尤其男孩夜里逃家出发那场,左侧是他从阳台的栏杆钻出来,木料和土墙清晰可见,而右侧浓黑的夜色里,有个小小的圆月亮。买邮票筹钱等设计也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去德黑兰之后的戏跑偏了,客车行驶和售票处的段落被刻意拉长,这可能是比对男孩在首都的无力,以及憋到最后一刻才用了全景渲染男孩错过比赛的失落,这手法俗气了
Kassy 2020-03-26
在德黑兰都应该做什么?空旷体育场里攀爬,游泳馆外逡巡,草地上午睡,做了一个可怕的梦,害怕得要逃走了。小小少年,小小烦忧。
托尼饿得快 2020-02-18
他骗那些小孩说自己给他们拍了照片,可是导演又给他们拍了电影。(有配乐、有梦、甚至有手持的阿巴斯!)
木卫二 2019-08-28
马拉耶尔的问题少年,梦想去德黑兰看一场足球赛。他顺走家里的钱,又靠拍照和倒卖凑足了往返**钱——这个金钱数值,与《特写》的“玛克玛尔巴夫”是差不多的。如果看到他上车后的兴奋满头汗,沉沉睡去的幸福疲惫,你一定会原谅他这个行为(一大半💰还被黄牛圈走)。小地方的父母师长,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更不要满足孩子的愿望(站窗下啰啰嗦嗦不肯走的小伙伴,何尝不想看一场球赛)。他问德黑兰的孩子,水有多深,然而,彼此间隔着一层玻璃,听不到话。ps.**心那十下是真打,现实中也是孩子***母亲,只能扭过头去。
Sabrina 2019-04-11
这样从来得不到正面评价的孩子,有了去德黑兰看球的执着想法,就可以逐渐的在行动中建立自信,变得不再茫然无助了。而且如果身边都是**你的人,就换个环境,德黑兰就没有瞧不起他,跟他谈话的两个先生都非常尊重他。虽然球赛错过了,但他回家后,就不是原来那个备受指责的男孩儿了。
JoshuaLi 2016-05-28
7.8 阿巴斯这部**作从一个孩子去看球赛的简单愿望出发,将他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克*种种困难的过程展现出来,然而临近结尾处令人悲伤的噩梦段落才是揭示这个角色动机的关键,他并不是真的想去德黑兰看球赛,而是想从缺乏关爱的家庭与学校中逃离出去,这个梦境无疑丰富与立体了本片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
阿树 2013-02-07
很多年以后,我一定会记得那个炎热的午后,我在偌大而空无一人的*场上,见证过我自己的青春。
蘇小北 2012-04-25
“他們不想和我做朋友。”一個貧民區男孩的夢想、掙扎與失落,男孩的堅持與執著都抵不過那殘落紙屑如荒原的球場所代表的貧瘠現實。樹蔭下的可怕夢魘,圍觀的冷漠,男孩從貧民區走出后的惶惑和不安被具象化了。其實,如同那堵玻璃牆,我們冷冷地直面,卻無法暢通地交流,我只是你風景角落里落魄的過客。